木色华光——木版年画虚拟展

前言

 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年文化的象征符号,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成为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年画是民俗传播的重要载体,是百姓日常生活美好愿望的艺术传达,承载着百姓对未来的祈愿祝福、喜乐求索和生活梦想。

本展遴选了中国有代表性的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杨家埠、陕西凤翔、陕西汉中、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福建漳州、湖南滩头、河北武强、山西临汾、重庆梁平等地的52件(套)精品非遗木版年画,按其中反映的民俗内容分为祈福纳祥、辟邪消灾;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市井生活三大版块,旨在全方位展现中国木版年画的丰富民俗及艺术魅力。展示方式为720度全景展厅、视频演示年画印制过程、年画下载打印、年画动画、720度环物雕版展示等。

木色华光——木版年画虚拟展

1

春节的祈愿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南方部分地区二十四),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祭灶、扫尘、吃灶糖、剪窗花的日子

 此后便百无禁忌,自此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人们忙忙碌碌,陆续开始张贴年画、对联,

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

但驱凶辟邪和祈福纳祥

一直是贯穿其内涵的两大主题,

前者以各种神像类为主,

后者以美好的寓意的为主。

从内容上看,

则表达了百姓辟邪免灾、求富求贵、 

子孙绵延、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

展现了古人对待年的庄重与敬畏,

渗透着农业社会的生存智慧,

也是中国文化深处的艺术表达。

《八仙聚会》

民间最崇尚的八位仙人,代表老、弱、病、残、贫、富、贵、贱的八个无所不能的仙人,一起扬善惩恶的故事,寓意人人自由平等和谐共生。

《日进斗金》

日进斗金,发财还家。

魁头

俗称馗头,镇宅辟邪。

灶神

灶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

文门神

文门神,期盼家族平安,子女上进,人丁兴旺,加官进禄。

2

春节的故事

明清以来,

小说、故事、地方戏曲成为民间娱乐的重要形式,

广受老百姓欢迎。

而民间传说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

这种艺术化的历史,

正是人们对生活、情感的美好追求,

它为年画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年画中的戏曲连环画,

再现了这类古代小说及戏曲中的传奇故事,

在人物及场景的表现上融合了戏曲表演的手法

并按故事的发展,

选择其中的关键情节加以描绘

同时配以简要的文字提示,

通俗易懂,令人一目了然,

最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谢庭咏絮》

故事出自的《世说新语》,公元四世纪东晋宰相谢安侄女,聪明有才识,一日天降大雪,她作的经典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千古名句,受到世人的称赞。

鲤鱼跃龙门

鲤鱼通过数年修炼和苦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龙门,化身为龙,腾游四海。

仁义寨大交兵

公元七世纪,薛家将的五位巾帼英雄在仁义寨大破敌兵,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故事。

老鼠娶亲

老鼠嫁女,路上遇见了猫。

包公上任

公元十一世纪,宋代包拯在收割麦子的时候,朝廷降旨其赴任时的场景。

3

春节的韵味

明清以来,

有学者把木版年画称作

“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

中国民间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

还承载着大量的人文和自然信息。

表现生活是木版年画的一大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各地的不同的春节习俗、民风民俗、

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

也都被纳入到年画创作中,

各种人物、动物和社会生活场景惟妙惟肖。

作为地域文化的辞典,

年画具有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明清以来,

有学者把木版年画称作

天官赐福

期盼天官赐福,万事顺意的美好愿望。

吉庆有余

“鱼”与“余”、“荷”与“合”同音,表达人们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美好愿望。

打春牛

打春牛是立春时的一种迎春仪式,寓意春天的开始,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吉祥之意。

新春大吉

“鸡”与“吉”同音,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福娃

以“福”字为外形构图,配以儿童手持荷花和鸽子游戏,寓意和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