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国网 发布日期:2021-05-24
国失栋梁 万姓讴思
巨星陨落,神州若雨。
袁隆平院士等著名科学家逝世的消息,让中国笼罩在一片悲伤与怀念的雾霭当中。
有些人,太过于伟大,以至于我们习惯于他们的存在,忘却了他们也有凡人的生老病死,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们仿佛永恒的光辉。
直到他们离去的那一天,我们才发现,他们的光阴是有限的。
能够与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中,是人生莫大的幸运。
致敬 缅怀
不只是中国,我们这些远在东南亚的漂泊者,当地的华人华侨,也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
在那一天,所有泰国华人的朋友圈里,脸书上,报纸上,电话里,都在谈论着袁隆平的名字。
在那一个信息混乱的上午,我们和祖国大陆的同胞一样,揪着心关注着网上的信息更新。
噩耗、辟谣、辟谣之后的再一次噩耗——我们是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乌龙的误报,多么希望袁老能够永远陪伴着我们,看遍神州沃野,盛世延绵。
不光是中国人,甚至不止华人。
在泰国,即便是那些“血统纯粹”,与华裔并无多少渊源的泰族人,在这些天也听闻了袁隆平的名字。
并且,基于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对科学最单纯的敬意,泰国媒体也都转载了袁隆平、吴孟超等巨匠逝世的消息。
在网上,也有无数的泰国人自发地与中国人民一道,悼念这些造福人类的伟人。
尤其,在盛产稻米泰国,人民的血液中,同样流淌着对“水稻”的亲切感。
因此泰国人,特别能理解中国人的心情,特别敬重像袁隆平这样朴实无华,福泽人民的科学家。
2004年的9月1日,泰国人民敬重的诗琳通公主在曼谷向袁隆平颁发了泰国农业科学的最高奖项——“金镰刀”奖。
诗琳通公主说,包括袁隆平在内的一批世界水稻专家不断优化杂交水稻品种,在为人类提供充足粮食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泰国因此授予袁隆平“金镰刀”奖,感谢他在这一领域内的杰出贡献。
事实上,泰国普通人,并不像我们一样熟知袁隆平的事迹。
但是,无论是听过袁隆平,还是在今天第一次知晓他的姓名,都并不妨碍单纯善良的泰国人,与我们一同悼念,一同寄托哀思。
袁隆平这个名字,为何会让中国如此动容?
因为他,以及无数与他共同奋斗的科学工作者,在最艰难的时代里,开创了能够结束饥荒,拯救生命的伟大成就。
而这种成就,对于当年贫穷落后的中国而言,近乎于一份天赐的奇迹。
这个国家,已经太久没有体会过,在某一个领域上“领先世界”的感觉。
因此,袁隆平成为了奇迹,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图腾,激励着艰难起步却也注定腾飞的中国,向着科学技术的巅峰进发!
袁隆平在70年代对于杂交水稻的突破性发现,以及美国植物学家诺曼·布劳格对于小麦育种的创新,并称“稻麦双雄”。
两人的研究成果加在一起,带来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粮食产量大增长,引发了那场伟大的,终结了世界大部分地区饥荒问题的“绿色革命”。
而这些成就,袁隆平没有将其作为中国独享的专利,而是极力主张“与世界共享”。
他主动向国际无偿捐赠了关键的水稻品种,向印度、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以及更多非洲和亚洲国家的农民,毫无保留地传递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在全球许多种植水稻的国家,产量的大幅上升,让“饥荒”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他从一个饥饿与匮乏的时代中走来。
将饱足的幸福,带给世间的众生。
如同那些远古传说中的神明,教民稼轩,广传薪火,将无私的光辉照耀于广袤的人间。
无论是泰国人,还是华人华侨,亦或是世界上每一个以农业起家的古老民族,都讲究“民以食为天”。
他们由衷崇敬那些,将饥饿驱赶出人间,将饱足回馈于人民的奋斗者。
因此他们愿意,与中国人一道,怀念这位面容朴素,长相与地头田埂上的泰国老农没啥区别的科学家。
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属于每一个稻作民族,属于每一个吃五谷杂粮,食人间烟火的人类。
有些人,会习惯性地质疑,用这种从最难以质疑的伟大中找出破绽,去证明自己饱食终日的个性与智慧。
大可不必。
人类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袁隆平的贡献不可能永远造福人类,永远保持尖端。
就像你不能用“我从来不用白炽灯,只用LED”来否定爱迪生一样。
袁隆平,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团队。
是千千万万,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终生的科学家们,共同的缩影和象征。
我们不仅仅在崇敬一个人,更是在表彰一切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歌颂每一个为我们今日的富足,明日的繁荣所奉献毕生的探索者。
这是中国人、海外华人、泰国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功德,最无量的福报。
他们,属于中华,属于人类,他是行走于人间的神祗,脱胎于歌谣的神农,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崇敬,并为自己能生逢与他们所造福的世界,而感到由衷地荣幸!
此刻,在泰国的我们,与祖国人民,与泰国人民,与世界上所有曾经受恩泽的人们,一道思念着他,祝福着他。
愿他在彼岸,永远尊享着我们世世代代的传颂,永远铭记于人类文明的万神之殿,那璀璨的星河之中。
巨星不曾隐没,光芒永在人间。
就像那句传遍大江南北的诗句所说的那样:
世间没有神佛,也无需建庙。
每一缕升起的炊烟,
都是人间的思念。